第(2/3)页 一下子见到成群结队数不清的鸡鸭鹅,小豆包可算是撒了欢,恰好吴佳妤正指挥着人给鸡鸭鹅的窝里铺稻草,她跟林知瑜说了一声便跑去帮忙。 正好李光明也在,林知瑜有事情找他说,便没跟过去。 “李叔,村里的玉米还剩下最后一茬儿,我想等大伙儿把玉米收了,就把村里的地都租下来盖大棚。 给大伙儿租金还有公粮也帮大伙儿交了。” 租地盖大棚的事儿,林知瑜之前跟李光明提过一嘴,不过当时地里村民们又种了玉米,她便想着等最后一茬儿玉米熟了再提这事儿。 如今也不能再往后拖。 毕竟全村的地都租下来,需要盖的大棚不少,工程量很大,她还想着尽快把大棚盖好尽快种蔬菜呢。 这样到冬天,大家都有活儿干,酱菜厂也没有新鲜的蔬菜用,不至于停工停产。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,真等天冷了之后再着急就晚了。 李光明不知道蔬菜大棚是啥,但他知道冬天村里所有人都能有活儿干,加工厂跟酱菜厂也不用停工。 这便是好事儿。 他一百个赞成,只不过还有一些细节需要问清楚,“没问题,不过这租金你打算给多少?” 林知瑜之前租了五百来亩荒地,也承包了十个山头,村里没人反对也没任何意见,因为那荒地跟山头就那么闲着,就是白让村里人种,大家都嫌费劲儿。 因为荒地跟山上不适合种粮食,即便按着最便宜的租金,也是要花钱的,以前连饭都吃不饱,大伙儿谁也没心思做那个无用功。 费半天劲儿种不出东西来还得往里面搭钱。 这事儿搁谁身上,谁都不愿意干。 能种出来粮食的口粮地对村里人来说就是宝贝,哪怕大伙儿现在都有了工作,依然起早贪黑利用空闲时间去侍弄自己的地。 穷怕了,不在地里种点儿东西,总会觉得少了些什么,心里不踏实。 林知瑜想了想,才道,“这好的口粮地一年一亩地能产三百斤细白面,一斤细白面两毛钱,那么一年就是六十块钱。 依我看全都按着六十块钱一亩租得了,李叔,你觉得行吗?” 村里的地大多都平整且连成片,这样盖大棚也好管理。 李光明点点头,“行,我这就把这事儿跟大伙儿说一声。” 李光明办事儿特别有效率,将租地的事儿跟水果基地的工人们说了说,让他们能拿主意的拿个主意,拿不了主意的晚上回家商量商量再说。 租不租地全凭自愿。 最晚明天早上给他消息。 如果愿意租就签合同,不同意地话也不勉强。 这两百来人作一听林知瑜要租口粮地盖什么大棚,不出意外全都犹豫了。 口粮地就跟他们的命根子一样,根深蒂固的思想刻进了骨子里,即便现在日子比以前好过太多,他们也从来没想过不种口粮地。 那不是在砸自己饭碗呢。 有人问李光明,“村长,林家小闺女在口粮地上盖大棚,这事儿能靠准儿吗? 听她说,冬天下大雪的时候,能在大棚里种出蔬菜来。 我听着这事儿不太靠准儿,她别被人骗了。 还有,您会把家里的口粮地租给林家小闺女么?” 第(2/3)页